文苑擷英
作為一名曾經(jīng)的媒體工作者,時隔多年又一次參加了新聞采風活動,不但多年前寫稿改稿發(fā)稿的情景重現(xiàn),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種焦慮和壓力;更了解到了我們榆林合力公司通訊員隊伍,真的是后浪滾滾。
憶往昔 新聞工作壓力杠杠的大
接到新聞采風活動的通知,不免想到自己初當記者的時候,每天過得都是相當焦慮。2010年左右是紙媒的全盛時期,華商報記者的工作強度非常大,每天都有幾百條熱線打進。接線人員會根據(jù)職能將線索劃分到各部門,例如社會部、時政部、民生部等等,再由各部門主任初篩后,根據(jù)各記者的特點和經(jīng)驗下發(fā)線索。
線索傳到自己OA以后,我們會先打電話核實真?zhèn)巫龀龀醪脚袛?,隨后跟線人約時間地點,迅速趕赴新聞第一現(xiàn)場。那時工作強度真的是非常之大,每天手里拿著五六條線索,一天跑七八個地方跟N個人見面,然后迅速回到報社將當日采訪的內(nèi)容敲出。碼字技結(jié)束稿件上傳后,大晚上回到家還沒喘口氣,就可能接到編輯同事的“奪命連環(huán)call”,在上版(登報)之前跟你核實稿子里各類信息、措辭或者邏輯錯誤。
打住打住,人年紀大了就是愛回憶,總之現(xiàn)在想到當社會新聞記者的幾年,還忍不住一陣心慌氣短。
看今朝 榆林合力后浪妥妥的強
但萬萬沒想到的是,這次采風活動的壓力也如此大。首先我面對的都是公司里的骨干通訊員,一群顏值高功夫深的后浪;其次,要比稿是綜合性極強的企業(yè)宣傳類稿件,這和我以往都市類稿件的寫法有很大區(qū)別;其三就是很久沒寫大稿了,我這個前浪真的手生了啊!
寫稿改稿中所經(jīng)歷的焦慮和壓力,就不在這里贅述了,感謝公司又讓我這中年人體驗了重返媒體的刺激感。其實這次感觸最深的,就是和一群很有才華的同事,共同壘筑了一個寫作的舞臺。
黨群工作部李萬智的幾句修改意見點撥下來,就把我稿件的邏輯給理的妥妥的;這次得了一等獎和三等獎的李雅妮和任佳,居然都是我大學學妹,嘻嘻看來我們母校栽培有功;還有北國棗業(yè)公司的張琴和天芪生物公司的李敏強幾個,在演講比賽和文藝匯演時相遇幾次,個個才華橫溢,通過這次我們又結(jié)下了更深的緣分。
說經(jīng)驗 趣味溫度高度一個不能少
說到寫作經(jīng)驗,我分享三個簡單感受。
第一,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,稿件要抓住讀者的心,找到新聞點,也就是最吸睛的切入點最重要。企宣稿件的題材比較受限,無法讓你天馬行空,但從第一眼打動你、吸引到你的細節(jié)著手,總沒錯。正所謂,細微之處見風范,毫厘之優(yōu)定乾坤。
其二,企業(yè)不是冷冰冰的,它是一個會呼吸的職場平臺和管理空間,通訊員要學會用自己溫暖的心頭、敏銳的筆頭,展示出企業(yè)和員工之間的那種向上、和諧的氛圍,向外界傳達出企業(yè)積極的聲音、昂揚的步調(diào),這也是企宣的核心價值所在。
最后,許多通訊員包括我自己,在稿件最后“拔高”這事上感覺困難,這里李萬智的一個經(jīng)驗大家這次相當受用,就是不要老想著去夸公司、夸自己,而是把各種客觀事例用寫作技巧加以綜合展示,往往最真實客觀的文字,最具其高度和意義。(品源文化公司 王宜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