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苑擷英
時間悄無聲息的滑向了一年最后一個月,我也結束了為期半個月的榆林合力公司新聞通訊員輪訓。匆匆半月,就在這不停的找主題、找素材、列框架、打初稿、再修改中度過,我也從剛開始只會平鋪直敘的“門外漢”,漸漸的成為一名合格新聞宣傳的“入門者”?;仡櫞舜屋営枺嗯c樂并存,但現(xiàn)在更多是想分享此次培訓后的收獲與感悟。
寫作如“尺”,要有“度”
寫什么?怎么寫?在此之前我大多情況一是靠感覺,二是靠模仿,去看平臺上這類稿件是怎么寫的,去看別的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寫的,似乎這樣寫可以似乎那樣寫也沒錯,摸著石頭過河懵懵懂懂。
于是就出現(xiàn)了平時寫作中的太過夸大,這里又用了不該有的描述此類現(xiàn)象,修修改改,把握不住寫作的“度”。
“寫通訊稿,必須牢記三點:切忌刻意編造顯著事跡、切忌不合理的想象、切忌抽象敘事。一篇好的通訊報道就是以生動具體的寫技巧將真人真事加以呈現(xiàn)?!秉h群工作部業(yè)務主管李萬智看完我剛寫好的初稿這么說道。
沒錯,培訓前期我一直都在這么一個怪圈里,要不就是太過樸實無華平鋪直敘,要不然就是描寫太過生動本末倒置,一度繞我精疲力盡,每天都在不斷地修改中修改?!凹记啥际亲约何虺鰜淼?,不懂就多看多寫,改著改著就摸索到道道上了”,李萬智看了眼我意味深長的說著“重改”!
窒息,不知道這是第幾次聽到不行、重改等字眼了,現(xiàn)在一聽到李萬智喊我的名字,我就條件反射的拒絕。
涂涂改改、學習模仿,一篇稿子就這樣逐漸打磨成型,我似乎也摸索到那讓人頭大的“度”是怎樣一回事?!翱梢粤?,可以準備寫下一篇了?!边@個回答可以說是意料之中,就是這么神奇,對于自己寫的稿子到底是好是壞到底能不能過,這種感覺越來越清晰,這也許就是李萬智所說的“已經(jīng)開始在道上了”。
現(xiàn)在,讓我們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,寫什么?怎么寫?我想我現(xiàn)在能作出回答了,“寫什么”就是要弄清寫作的目的和對象,只有解決了“寫什么”才能談“怎么寫”,而“怎么寫”著重的就是運用什么樣的寫作技巧和報道手段。寫作前想清楚這兩個問題,而這兩個問題就是你寫作的“尺”,你的“度”。
寫作如“玉”,要“雕”
按當下的話說,千里馬也要有伯樂,酒香現(xiàn)在也怕巷子深,如今訊息傳達十分快速但隨之而來的也是信息大爆炸,各式各樣的資訊呈現(xiàn)在眾人眼前,說句眼花繚亂不為過。一篇文章,好的題材就跟一塊品質佳的玉石毛坯,好的題目標題就是玉石師傅手中的雕刻刀,寫實又不枯燥的內(nèi)容就是玉石最后的鑲邊,這所有的一切匯聚一起才是精美玉飾的誕生,少一樣都不行。
“優(yōu)秀的題目才能吸引大家點進來,獨特的小標題才能留住別人閱讀欲”“小標題一看就沒認真想,重新想嗷,認真點”“寫的內(nèi)容你覺得和小標題扣上了嗎?小標題是總結是點睛之筆,你看看你的內(nèi)容和它符不符合”……就是因為這些話,日日環(huán)繞在耳邊,日日構思如何改,這才連夢里也不放過,夢里改稿。
平時我最常寫的就是會議、活動、展會之類的短通訊,不需要小標題,也不需要多新穎的寫作手法,題目都是什么公司參加或者開展什么會議、活動之類的就足夠了。直到來這里參加培訓,我才意識到自己之前寫作是片面的,短通訊,我們也能發(fā)掘出更多更深度的報道,可以通過專研某一項目的報道,可以對某一現(xiàn)象的報道,可以對某一存在問題的報道等等都能成為深度報道的材料,更何況是一些人物稿、綜合稿,都可以分成三大模塊,“三策略+三效果”。
藝術來源于生活,好的題材就在我們身邊,新聞不就是讓我們?nèi)ラ_發(fā)、去挖掘、去探索、去觀察嗎?敏銳地捕捉周圍每一條資訊,發(fā)現(xiàn)好的題材。
當我們拿到這款璞玉的時候,就應該想怎么讓這條資訊更有價值,讓本來枯燥的文章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,情景結合——這是我這次培訓最大的收獲之一,用深動形象的場景描述或者人物對話去引出接下來要寫的人或事。通過與日常生活常見的小事或對話引起讀者的共鳴,打動讀者的心,在宣傳企業(yè)文化、企業(yè)發(fā)展時候的調(diào)味劑。
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機會,學習交流與進步上演在培訓的每一天。在這次培訓中我學習到了許多專業(yè)知識,也通過互相的交流學習到了好的經(jīng)驗,將我從“門外漢”成功的帶成新聞宣傳的“入門者”,回去后也將繼續(xù)向別人向有經(jīng)驗的前輩學習,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讓自己更迅速的進入新聞宣傳者這一角色,做一名合格的新聞通訊員。(天芪生物公司 張子怡)